查看原文
其他

垃圾分类

贺建增 衡荣农业 2021-04-06

    在农村实施基于有机农业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百姓安居乐业、不离乡土、勤劳致富、过得有尊严,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在区域内实现零垃圾、零污染、零排放,垃圾分类工作是其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节点。


现阶段,调研统计数据为:城市平均每人每天产生2--3公斤垃圾,农村人平均每人每天产生1公斤垃圾,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垃圾量少,富裕地区垃圾相对量多。

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比如饮料瓶、易拉罐、书籍、报纸、纸箱、塑料袋、金属、衣物等)约占40%,有机垃圾(也叫易腐垃圾,比如如餐厨垃圾、果皮果核、树叶杂草、动物粪便等)约占50%,有害垃圾(比如电池、灯管、杀虫剂等)约占不到1%,其他垃圾(比如烟头、破碎陶瓷、灰土、一次性餐具等)约占10%。

实施垃圾分类的初期,区域内就可以实现垃圾减量90%左右,剩余的10%通过引导村民健康、环保的生活习惯和理念进一步减少

实施农村垃圾分类,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实施

户分类:由每家每户进行分类,按照四大类严格分开:可回收物要按照分类标准进一步分类,积攒到一定量或一定时间交给村级垃圾分类管理员;有机垃圾(易腐垃圾)每户收集在专用垃圾桶中,每天(或每两天)倒入集中易腐垃圾桶;有害垃圾交给村级管理员单独收集;其它垃圾倒入公用垃圾桶。

村收集:在每个村配置垃圾分类管理员,负责分类收集建设堆肥点或村级沼气站,易腐垃圾在本村就地生产沼气、好氧堆肥,有机肥本村就地使用运输半径小,低碳节能;建设垃圾分类回收亭点,将可回收物按大类分别收集,积攒到一定数量后运至乡镇转运站;有害垃圾单独专门收集后交给专业机构处理;其他垃圾暂时转运填埋处理。

乡转运:在以乡镇为单位建设垃圾分类转运站,将可回收物分类打包后转运至县级垃圾分类分拣加工中心,用于生产循环再生资源;将有害垃圾单独收集后转运至县处理加工中心再交给专业机构处理;其他垃圾暂时转运填埋。

县处理:以县为单位建设垃圾分类分件处理加工中心,对可回收物进行精细分拣并加工成下游企业所需要原材料,比如塑料颗粒料、纸张化浆原料等,进而实现市场价值。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分类垃圾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加上一部分政府的垃圾处理费,整个县域垃圾分类项目能够实现良性的经济运行状态,实现正的现金流。


一、实施垃圾分类的重点工作内容

1、全民动员和培训

垃圾分类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事,只有全民参与,每个人都有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才能够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培训的目的是要传播环保理念,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普及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系,让全民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同时,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县乡村三级干部都明白自己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动员、培训方式可以采取会议、培训课程的方式,结合街头巷尾、农民家里的实际操作示范,以及垃圾分类回收亭点的管理、全静态好氧堆肥技术的应用等。

2、建立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建立积分制的垃圾分类回收激励体系,让每个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不仅感受到荣誉和责任感,同时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回报。

在每个村设立一个垃圾分类回收亭点,安排一个垃圾分类管理员,村民将按照大类分好的可回收物交回村级回收点,根据分类质量和数量确定积分(可换取相应生活用品)。保洁员负责分类收集,同时负责村庄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扫和垃圾分类。

建设村级有机垃圾易腐垃圾)堆肥场农村垃圾中的有机无毒废弃物(以下简称有机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一半以上。在“户分类、村收集”模式下,有机垃圾由村里专人负责,集中处理。每个村建立堆肥场一处,采用全静态好氧堆肥技术,堆肥过程中使用少量微生物菌种发酵剂,产出优质有机肥。

村级有机垃圾堆肥场根据村庄大小不等,大约需要占地面积200到500平方米,需要引入交流电源。堆肥场同时要将渗滤液收集并进行好氧处理,可以生产出液态有机肥。

建设或改造乡镇垃圾转运站有的地区已经实施垃圾转运填埋或焚烧,就可以将现有的垃圾转运站经过适度改造,可以满足垃圾分类回收转运的需要。从每个村庄回收的分类垃圾在转运站经过分类打包,转运到分拣加工中心。

建设县级垃圾分类分拣加工中心循环经济要求将传统的消费型社会“资源——产品——污染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逐步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循环经济模式。21世纪中后期,再生资源将成为我国资源需求的主要来源。如果产品在成为垃圾后能够作为再生资源回到新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垃圾分类就是最好最快的途径。建立并完善可再生资源分类智能回收体系,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环保宣教—回收资源—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道路,即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回收模式,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

县级垃圾分拣加工中心建设为可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条的最重要一个环节,承载着主导市场、经济循环的重要任务。是形成掌握回收源头—分类回收—处理工厂—就地资源化这一整条产业链的核心,也是垃圾分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环保回收经济价值的部分。

二、垃圾分类实施步骤

1、先期试点示范

    选择群众基础较好的乡镇开始垃圾分类试点示范,示范区域内的幼儿园、小学、初中机关单位为基点,进行垃圾分类普及和环保宣教,为在校学生设立绿色账户,在进行垃圾分类的同时,获得奖励积分,兑换学习用品,评选绿色标兵,开设环保讲堂,设立校园环保回收亭点,打造绿色、环保、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校园垃圾分类示范点。

在村庄进行全面培训动员,实施垃圾分类积分制置换模式,以利益结合教育方式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置换生活用品形成家家户户参与环保、垃圾分类低碳先行的全民行动。

与当地环卫合作,在政府政策的支持指导下,细分区域,以保洁员为主力,有效回收可再生资源,采用奖励机制,补贴、提成等有效手段,带动垃圾分类热情,从源头上引导垃圾分类的全面落地。

定期不定期召开垃圾分类总结表彰大会,增强民众参与垃圾分类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全面实施

试点示范区域是最好的培训现场。总结试点示范区域的经验教训,现场培训,可以逐步推广到全县范围。

依托弘扬传统文化、有机农业、慢生活体验等基于有机农业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内容,提升环保低碳概念,实现就地资源化。让垃圾分类回收这项服务为乡村环境、村民践行环保、节约能源和带动社会效益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实施要点

垃圾分类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心工程,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需要动员县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干部、村干部以及全体民众共同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实现目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如下:

1、乡村级要进行行政干预,把垃圾分类定位为级干部的基本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全面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2、需要对干部群众进行全面培训,事先需要培训一批垃圾分类培训师(可从乡村代办员、大学生村官中择优培养),从干部到群众逐步做到培训工作全覆盖。需要人社部门利用相关培训政策推动实施。

3、与现有环卫一体化模式进行有序交替、交接。按照实施计划步骤,实现垃圾处理模式的有序转变。并且政府的垃圾处理费用统一由垃圾分类实施单位调配使用

4充分利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垃圾分类政策和扶持资金分拣加工中心建设需要占地30-50亩需要由政府解决,并给与相关政策支持。

5政府成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领导、协调相关事宜;由当地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结合垃圾分类的专业机构(企业)共同整合相关社会资源组建社会企业负责项目实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